立下愚公移山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6-10-17
———全市脱贫攻坚一年工作综述

锦阳路鸿伟兔业产业发展

    市地震局为上楼村举办果业培训

    宜君县医疗小分队入户为贫困群众诊疗服务

    市直机关工委帮助党洼村种植丹参调整产业

   
  “十二五”时期铜川贫困人口从13.45万人减少到5.02万人,取得了历史性成效。 
  2016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各项扶贫项目已扶持贫困人口3万人。 
  2016年,全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4亿元,其中市和区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7242万元,是2015年的2倍,扶贫再贷款规模达10亿元,超过了“十二五”时期的总和。 
  2016年,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县、区县和乡镇、乡镇和208个贫困村全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各级部门单位与贫困村全部签订部门包村脱贫责任书,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全部签订干部包户脱贫攻坚责任书,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 
  2016年,市委、市政府明确各级书记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各级“一把手”要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强化“一号意识”、摆上“一号位置”,发挥“三项机制”作用,砸实责任,传导压力。 
  2016年,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牵头28个中省部门单位来铜开展定点扶贫和“两联一包”扶贫行动,110家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企村结对帮扶”踊跃,引进社会扶贫资金3000万元。 
  …… 
  我市有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3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其中耀州区和宜君县还是革命老区县。有贫困村208个、贫困户17018户、贫困人口50221人,贫困发生率11.3%,相对集中在照金地区、金锁西片、铜罕沿线和洛河西岸4个片区。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剩余的贫困对象生活条件恶劣,致贫原因复杂交织,脱贫难度较大,真正成为了“难啃”的“硬骨头”。 
  全面铺开 吹响脱贫攻坚号角 
  时间倒回到2015年12月16日,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会议在新区报告大厅隆重举行。会议直接从市级开到村级,所有贫困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参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决定通过三年努力,到2018年底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19年-2020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效的总体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还通过了《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的意见》和《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吹响号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面铺开。市级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前往各个贫困村,深入宣讲中央和省、市会议精神。各级党委中心组及时召开专题学习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传达,切实把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使命、最大的责任担当、最大的发展目标、最大的民生工程,以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加超常规的力度,找准问题,发起总攻,全民作战,攻城拔寨,坚决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 
  坚持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和“第一战役”来打。2016年,全市动员各级干部,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回头看”,集中力量对全市农村贫困对象开展了“拉网式”核查,全面清理、核实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档案齐全、信息完整、数据真实。通过近3个月工作,锁定贫困户17018户50221人,查清了每户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脱贫对策,落实了脱贫责任人,全部实现建档立卡,并建立了贫困农户信息大数据平台,奠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省委两次专项督查均给予了充分肯定,铜川“654321”精准识别法的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 
  重在“造血” 精心培育脱贫产业 
  2016年6月3日,我市6个产业扶贫示范点,迎来了中、省30余家媒体的采访。6月22日,《陕西日报》以“铜川:产业专业村,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为标题,对我市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报道。 
  脱贫致富,重在产业,难在增收。贫困户大多缺劳力、缺技术、不懂经营,与市场结合不紧密,发展生产致富能力不强,依靠他们单打独斗,很难脱贫致富。如何组织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要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村级合作社、涉农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将劳动者、贫困户连接在一起。 
  王小红是耀州区石柱镇西古村村民,因残致贫,家中上有老母,下有两个正在念书的孩子,生活捉襟见肘。“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但我本身肢体残疾,干不了重活,直到加入了村上的合作社,这日子才有了盼头!”王小红所说的合作社就是村上成立的有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村上的贫困户免费发放土豆种子、化肥,统一种、统一收,村民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 
  关庄镇麻子村两委会经多方论证,成立了以养殖乌头驴、三粉驴为主的祥福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合作社集中代养、年终分红的形式,可带动600户贫困户通过养殖毛驴和种植绿色饲料实现就业增收。每头驴保守利润在2500元左右,按照每个贫困户养殖2头驴计算,每年可实际增收5000元左右。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单位积极调动企业、镇村、村民等多方力量,牢牢把握生产组织、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围绕产业扶贫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和有益探索,涌现了很多特色做法和典型,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反复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站在高点谋划、全面布局,积极吸收市内外产业扶贫经验,紧密结合铜川资源禀赋特色,明确了产业扶贫的总体思路、基本模式和重点措施,推动培育壮大区域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指导意见》创新思路,通过“三明确”(明确产业扶贫项目、明确产业扶持模式、明确产业扶持政策)细化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措施,通过“三到户”(资金扶持到户、服务指导到户、干部包抓到户)落实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保障,通过“三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大户带动、致富能人带动)优化贫困地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组织关系、生产关系、结构载体,通过“三健全”(建立健全村级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村级产业扶贫的经济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村级脱贫攻坚的支撑服务体系)完善村一级脱贫攻坚的工作体系,通过“三强化”(强化政治意识、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考核问责)砸实各级工作责任,开展产、供、销、加各个环节的服务,盘活贫困地区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强化资金、科技支撑,进一步凝聚政府、市场、群众各方力量,夯实扶贫脱贫的经济基础。 
  2016年9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业生产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就抓好农业生产、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攻坚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加快推进《指导意见》的落实。 
  市委书记郭大为强调,“用心用情是核心,用力用业是关键”。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最根本的举措,综合运用各项扶持政策,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较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新思路产生新举措,新举措带来新成效,今年以来,在高塬农业、上和农业、鸿伟兔业、盛之源科技、有明种养殖合作社、睿娟养殖合作社等的带动下,瑶曲镇刘村的油用牡丹、孙塬镇石塬村的花椒、王石凹街道办事处李家塔村的油用牡丹、关庄镇麻子村肉驴、瑶曲镇背阴村的黑猪、关庄镇北村的兔子等一系列产业脱贫的典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产业专业村已成为铜川脱贫攻坚主阵地。 
  系统谋划 高效实施移民搬迁 
  我市结合实际,围绕“好房子、好环境、好服务”工作理念,按照“鼓励进城、引导进镇、带动进园区社区、促进靠中心村”的搬迁安置思路,系统谋划,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全力推进移民(脱贫)搬迁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一是迅速行动抓落实。省委专题会议、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移民(脱贫)搬迁领导小组会议后,先后召开3次市委常委(扩大)会、1次市政府常务会议、5次市政府专题推进会和1次全市农业产业化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对移民(脱贫)搬迁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各县区也分别召开县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工作推进会等,迅速传达学习,认真研究问题,就调研摸底、规划编制、用地保障、资金筹措等事项进行安排。 
  二是建立机制强保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分管国土资源工作和分管扶贫开发工作的两位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铜川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建了铜川市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县级建制),全额事业单位。各区县参照市级模式,组建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 
  三是统筹规划明任务。对全市各区县移民(脱贫)搬迁规划安置点选址、建设规模及2016年度搬迁任务等情况开展了三次对象识别和调查摸底工作,结合现有的各类规划,编制了《铜川市“十三五”移民(脱贫)搬迁总体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搬迁群众17420户58496人,其中扶贫类搬迁6827户19996人,占39.19%,避灾类搬迁3593户12895人,占20.63%,生态类搬迁4638户17261人,占26.62%,其他类搬迁(工程类)2362户8344人,占13.56%;规划总投资39亿元,其中扶贫搬迁投资13.2亿元、避灾8.6亿元、生态9.8亿元、其他7.4亿元;规划安置房涉及用地4181亩。 
  四是务实推进效率高。坚持系统谋划,在市域内统筹规划所有的移民(脱贫)搬迁安置区,向社会公开,实行搬迁户、安置地双向选择。结合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利用城镇现有住房安置有意愿进城落户的搬迁群众。县(区)政府统筹做好搬迁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乡镇(街办)做好区域内集中安置区的选址、规划编制上报,搬迁户精准安置、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方式确定,以及搬迁户的思想动员和兜底搬迁户进镇区安置工作。坚持示范带动,将集中安置点的归拢、整合调整为45个,核减掉28个,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目前2016年规划建设的45个集中安置点,已开工36个,开工率80%,建设安置用房6199套,达到入住条件2150套,完成总投资7.58亿元。 
  创新服务 强化科技金融支撑 
  精挑细选208名科技特派员,组建1个市级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4个区县分团、15个工作队,对全市208个贫困村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在贫困村开展实施一个项目、引进一个良种、推广一套良法、转化一项成果“四个一”产业精准帮扶活动。
  各金融机构面向贫困户投放扶贫小额贷款8452万元,147个贫困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资金保障。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500万元,实施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通过2个企业与18个专业合作社,带动1460户贫困户发展果品、核桃、药材、肉兔等产业,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变资本金的新模式。 
  大力开展电商扶贫,组织召开了全市大樱桃电商销售座谈会,通过50多家电商和快递公司努力,樱桃快递量较去年增长了3倍,印台区6家企业入驻京东网,带动32户贫困户在线推销苹果、核桃等土特产品。 
  落实政策 全面促进脱贫发展 
  财政全额出资为贫困户缴纳新农合,开通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设立扶贫病床,为4487名贫困人口就医,按新农合基本医疗报销提高比例多报销15万元,为11名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多报销4.51万元。针对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多数行动不便,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组建了13支医疗帮扶团队和若干个医疗帮扶小分队,上门给贫困人口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工作,下达高中免学费资金1071万元,惠及学生16116名,制定了《铜川市统筹做好贫困大学新生精准资助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资助平台,实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资助新录取大学生1034名。 
  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县级统筹管护费的20%用于聘请贫困人口从事护林员工作,全市新增295个岗位,开展适宜退耕还林贫困户调查摸底,按照新标准增加贫困户补助性收入。 
  将18998名农村低保及五保对象纳入了建档立卡范围,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7.82%;从今年10月1日起,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现行2500元/人·年提高到3015元/人·年;累计受理群众民政救助事项20001件,办结18700件,确保了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以照金等4个片区为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在产业路、园区路、旅游路等方面优先安排,打造“农村经济干线”,积极开展全市农网改造和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加快龙潭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解决贫困村饮水问题。 
  完善机制 提供有力工作保障 
  2016年2月15日,春节收假第一天,市委全面启动了“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帮贫解困促发展”行动,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全市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村,入户走访调研,与贫困户结对,拉开了全市范围内包村、包户、包人、促产业发展、促劳动就业、促脱贫增收“三包三促”工作大幕。 
  一年来,市级85个联村扶贫部门单位、71名“第一书记”、1836名党员干部,从宣讲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开展产业技术培训、争取脱贫项目资金、推动农村重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召开各类会议792场次,印发各类宣讲资料4万余份,开展宣传活动333次,走访群众7809户,形成村情民情调查报告76篇,协助村组制定完善发展规划85份,为包扶村和贫困群众兴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管长远的实事好事,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8959人次,争取各类项目199个,涉及资金约1亿元,资助村组资金506.87万元,帮助完成经济林栽植1.3万亩,探索建立起“一村一品一支部”、“一户一策一干部”的精准扶贫模式。 
  落实第一书记每人每年5万元的启动资金和每人每月1000元的工作补助,为第一书记干事提供保障。落实省委、省政府“三项机制”,将脱贫攻坚成效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贫困区县和市级重点部门采取考核先考贫,实行一票否决。 
  市脱贫攻坚办公室建立“月汇总分析、季通报点评、年度考核评比”推进机制,按季度按月向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印发《工作任务清单》,每月有安排、有推进、有总结,每季度开展专项督查,情况向全市通报。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  邮编:727031 联系电话 09193580599 联系邮箱:tczzbdjzx@163.com 陕ICP备07009401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铜川党建"微信

陕公网安备 61020402000120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