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 “三项机制”体会文章
发布时间:2016-11-15

 铜川市 “三项机制”体会材料目录

 

序号

文章题目

发表刊物

作者

1

抓干部就是为了抓发展

陕西日报

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

2

认真贯彻落实“三项机制”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陕西日报

铜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刚

3

让实干者的舞台更宽广

铜川日报

铜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基层(党建办)

主任路一民

4

填补“难下”制度短板 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铜川日报

铜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干教办(市委人才办)主任韩晓晖

5

为担当干事者“撑腰鼓劲”

铜川日报

铜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非公

党工委书记崔歆

6

把握本真坚决贯彻三项

机制

陕西工作交流

35

铜川市耀州区委书记杨宏伟

7

让“三项机制”扎根基层成为干部干事“动力之源”

陕西先锋(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微信平台)

铜川市耀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毋花婷

8

践行新机制、培植追赶超越力量之源

陕西日报

铜川市王益区委书记刘西林

9

推进“三项机制”关键在于落地生根

铜川日报

铜川市王益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杨东升

10

落实“三项机制”推动区域发展

铜川日报

铜川市印台区委书记赵富祥

11

推进“三项机制”落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铜川日报

铜川市印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会理

12

全面落实“三项机制”凝聚转型发展合力

铜川日报

铜川市宜君县委书记刘冲

13

以“三项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新活力

铜川日报

铜川市宜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益利

 

    抓干部就是为了抓发展

中共铜川市委书记 郭大为

 

一个地方有了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发展就不可限量。省委建立的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陕西行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遵循,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三项机制”,核心在树正气,倡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鼓励激励机制重在调动干事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干部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仅靠教育这一手显然不够有力,需要教育、鼓励、激励多措并举。鼓励激励机制,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给干部干事创业注入强劲动力,让干多与干少不一样,让业绩突出与业绩平庸不一样,能够体现组织的关怀和认可,让干事的人有足够的获得感,有奔头、有劲头。建设一支好的干部队伍,赏罚要分明,这样干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鼓励激励就是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激励干事的人,带动更多人干事。

容错纠错机制重在为担当者担当。上世纪90年代,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艰巨任务下,干部没有一股子冲劲、闯劲,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亦步亦趋不但闯不出新路,更谈不上追赶超越。不干事肯定不出事,只要是干事作为,组织就要为干事者担当,为创新者、担当者、实干者容。但“容”是要有底线的,是在守住安全、稳定、廉政和生态保护等底线的基础上的“容”。在“容”的同时,要及时纠正失误和错误,既为创新奋进者“撑腰鼓劲”,又为他们“校准方向”,避免再走弯路。通过这一机制的建设,必然增强干部的冲劲,让敢闯敢试的干部卸下包袱、打消顾虑,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能上能下机制重在“下”上发力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机制不够健全,另一方面,手太软、刀子不硬,导致了一些“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干事,更有甚者“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这样的领导干部,必须让其“下”,否则不但会贻误党的事业,而且会把干部队伍带坏了,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这一机制的建立,必将打到“七寸”。只有“下”了,才能为“上”者腾出位子,让真正有本事、作风硬、善作为的干部看到希望,能够有施展拳脚的舞台,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更长久、更坚固,有更大发展。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党政干部“三项机制”,拿出铜川的细则办法,精准地落到铜川大地上,努力在全市营造“个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进步组织关心”的干事创业强大气场。通过强有力的抓干部,推动铜川转型发展取得更大进步,为建设更高水平的“三个陕西”贡献铜川力量。

 

     认真贯彻落实“三项机制”

     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铜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刚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这是自古以来中外治国治家不变的真理,更是中国共产党95载风雨征程中经验与教训的充分证明。历史和实践昭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好干部、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宏伟目标需要好干部、实现铜川与全国全省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更需要好干部。省委制定和出台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正如一场“及时雨”,把党管干部原则、管好干部初衷,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制度进行了充分表达。 

    铜川作为革命老区、转型新城,要迎难而上补短板,围绕转型抓改革,精准扶贫赢民心,精耕细作抓党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大批懂规矩、想干事、有担当的好干部;比以往任何阶段都需要严格管理干部、全面激励干部。值此关键时期,组织部门唯有把“三项机制”深入学习好、准确把握好、精准落实好,才能为铜川全面转型、追赶超越凝聚精气神,再添新动力。 

    深入学习三项机制,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向省委看齐、与省委一致。学习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必须首先把规矩挺在前面。组织部门作为“三项机制”的执行主体,必须自觉在思想认识上头脑清醒、态度坚决;自觉与省委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响应;自觉深刻领会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出台的时代背景;自觉认知“三项机制”的建立,对于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解决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问题的重要意义;自觉把落实“三项机制”作为抓党建、管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自觉认真学习领会,带头端正思想,带头放开手脚履职尽责、甩开膀子干好组织工作各项任务。 

    准确把握三项机制,必须在政策理解上高点站位、细处着眼。组织工作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对政策的准确把握是抓好落实、不走弯路的基本前提。全体组工干部要深入研读“三项机制”文件,准确把握鼓励激励机制解决的是干部干事动力不强的问题,树立的是人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不怕事的干事导向;准确把握容错纠错机制解决的是干部干事思想障碍的问题,树立的是为鼓励创新创造,包容失败失误,激发改革担当的干事导向;准确把握能上能下机制解决的是干部干事态度认识的问题,树立的是让平庸无为者下、让失职失责者下、让浑浑噩噩者下的干事导向。从而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做到执行标准不走样、坚持方向不偏移、落实要求不打折,让上的干部理直气壮、下的干部心服口服。 

精准落实三项机制,必须在全面贯彻上立足实际、体现特色。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落实的权威性在于精准。省委“三项机制”是从严管理干部的指导性措施,是管全省、管宏观、管方向的制度,落实“三项机制”必须在坚持毫不动摇、坚决执行的认识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挥和干部队伍实际;必须在逐条落实、不打折扣的基础上,科学细化,增强操作性、针对性、可行性;必须在紧盯不放、不偏不倚的基础上,与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基层组织建设等今年组织工作重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制度自信、完善制度配套、制定操作细则,加强制度张力、深化制度改革、推进制度落实。明确告知干部,在其位,必须谋其政;明确提醒干部,用其权,必须有作为;明确鼓励干部,干事业,就得敢担当。 
    落实“三项机制”,组织部门责任重大,组工干部使命光荣。只要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就一定能把干部队伍的活力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攻坚克难的精气神,谱写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让实干者的舞台更宽广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基层办(党建办)主任  路一民

 

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实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实干已经成为全党共识、时代强音。然而,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干部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苗头和现象,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为破解这些难题,省委高瞻远瞩,将“三项机制”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部署,作为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从严治党要求的重大探索;作为破解中等发达省份发展难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翻开我们铜川近百年奋斗篇章,不论是在照金苏区创建的浴血奋战中,还是在“一五”建设初期的艰难起步中,不论是在建设渭北工业重镇的热火朝天中,还是在建设资源转型城市的追赶超越中,铜川过去取得辉煌,靠的是实干;现在追赶超越,需要实干;将来与全国全省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更需要实干。鼓励激励机制的制定出台,特别是我市贯彻落实办法的全面实施,恰是为全市实干奋进者、敢于担当者、勇于探索者搭建了更为宽广的舞台,舞台已经搭建,而关键,则在于用好。

用好这一舞台,就是要注重精神激励。要以深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发挥杨树刚等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把各级党员干部中的优秀分子、先进典型发现、培养、重要起来。要定期开展好党员、好干部、好公仆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在脱贫攻坚、信访稳定、项目建设等工作中涌现出的实干苦干者、负责担当者,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让广大干部学有坐标、改有方向、追有榜样。要严格执行领导谈心制度,做到岗位调整必谈、工作生活遭遇重大挫折必谈、发现问题苗头必谈、干部主动约谈的必谈,保证谈心谈话全覆盖。

用好这一舞台,就是要强化物质奖励。要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修订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差别化、合理化的考评体系,突出业绩考核中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制约要素分析,不让敢负责勇担当的干部吃亏。每年对目标责任考核中成绩突出、普遍公认的干部给予适当物质奖励,真正让吃苦的人吃得香、实干的人得实惠。特别是要落实好全省县域经济监测指标争先进位的奖励措施,结合对我市在全省排名贡献值,给予物质奖励。要把各类荣誉表彰与经济激励、职务激励有机结合起来,使受到不同层面表彰的对象,可享受不同标准的津贴或享受工资待遇。

用好这一舞台,就是要树立正确导向。要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格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大力选拔敢抓敢管、实绩突出的干部,大力选拔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以良好用人导向来激励干部。要坚持和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注重从攻坚克难第一线选拔干部,让干事的干部有奔头、下苦的干部受重用。要在中心工作中检验干部,对在精准脱贫、“冲干帮促”行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等工作中,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提拔重用。要完善和改进干部考察方式,探索设置个人诉求表达环节,充分听取个人对职位调动的意见,让每个都能在舞台上展示才华。   

 

  填补“难下”制度短板  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干教办(市委人才办)主任  韩晓晖

 

近期,市委研究出台《铜川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这一制度性安排紧扣让“庸者下”、“失职者下”、“不适应者下”这些干部工作难点, 在党政干部“下”的渠道上出招发力,填补了长期以来干部管理能“上”难“下”的制度短板,在全市立起了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就要受处理、让位子的规矩。那么,如何贯彻落实好《铜川市推进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我认为,应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应亮出底线,树立导向。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主要归结于干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理的手段太软、刀子不硬。我市针对这一难题,建立的能上能下机制,旗帜鲜明地向“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适合追赶超越新要求、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的干部亮出底线,反向倒逼,着力解决为官不为、懒政怠慢的难题,树立干部“干”不了就得“下”的导向。当前,市委高度重视、市级层面“热”,但也有个别区县、少数部门以及基层较“凉”,我认为,应加强学习宣传,领会精神实质,督促推进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简便、易操作的具体实施细则,从而把这一管“关键少数”的长效机制向“普遍多数”延伸开来,从上至下,从县处级到乡科级直至各类担任一定职务的干部职工,把压力和责任同步落实到位,只有这样,全市上下才能一贯而至,一鼓作气地抓好落实。

二是应紧扣硬杠,严格程序。让干部“下”,就要在“下”得服气、“下”有硬杠杠上出招发力。我市《实施办法》依据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和扶贫绩效考核,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领导班子综合研判结果和经组织提醒、函询、诫勉没有改正,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进行调整的情形等九个方面的责任认定结果,力争让干部“下”得心服口服。“下”的渠道已经畅通,当前,应在“下”的基础性工作上做文章,我理解,应落实管细管长的要求,着眼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经常性研判,把工作做精准、做细致,出以公心、公开公正,才能真正地治庸、治懒、治散,才能更好地实现从严治党与从严治吏的有效结合。因为只有“下”了,才能为“上”者腾出位子,让真正有本事、作风硬、善作为的干部看到希望、得到重用。

三是应先行先试,敢于实践。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把能上能下机制精准地应用到干部工作实践中去。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工作方法,6月份先行下发了《关于做好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摸底排查工作的通知》,列出9种情形,提前摸清全市干部家底,并要求今后定期上报。据统计,去年7月以来,结合领导班子综合研判结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和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在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和配备实践中,全市共“下”82人,其中市管县处级干部13人,各区县管理的科级干部“下”了69人。毋庸置疑,今后全市干部“下”将会是常态化。当前,应继续保持这种工作态势,在干部日常调整和配备中加大干部“下”的力度。同时,还要做好“下”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跟踪管理,在实践中探索“下”的干部奋发作为、重新再“上”的途径与方法,从而真正使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干部工作的新常态。 

     为担当干事者“撑腰鼓劲”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非公党工委书记  崔 歆

 

省委出台《陕西省党政领导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我市紧密结合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目标和实际,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办法》。省市两个《办法》的制定出台,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树立干事导向、鼓励创新创造、包容失误失败的务实之举。笔者体会,容错纠错机制的出台,其直接意义在于,为那些敢于担当的干部、勇于负责的干部、积极干事的干部、改革创新的干部撑了腰、鼓了劲。作为组织部门,贯彻好、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支持“先行先试先干”,激励“创新创业创造”,包容“失策失误失败”。

撑腰鼓劲,就是要大力支持“先行先试先干”。 铜川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这里就曾承担着国家多项试点工作,探索出一个又一个成功经验。铜川又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时不我待。而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既没有可以套用的既定模式,也没有能够参考的现成经验,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特别是在当前,如何在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征程中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五个扎实”要求,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如何全面深化改革、逐一破解发展难题,等等。等待观望不可取、停滞不前更不行,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切实保护担当干事者“先行先试先干”、奋发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尊重客观规律,又不等不靠的搞“先行先试先干”。这样,才能像上世纪90年代开发建设新区那样,像强力推进环境整治那样,像深入推进全域旅游战略那样,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型之路。

撑腰鼓劲,就是要多方激励“创业创新创造”。改革发展稳定亟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群众创造,对于国家宏观经济走出低谷,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对于铜川转型发展、追赶超越更是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民生服务方式创新、党的建设制度创新,PPP模式、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权力责任清单建立、党代表任期制、纪检监察融合式改革等一批创新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意义。事实胜于雄辩,实践充分证明,创业改变未来,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业创新,才能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内生动力。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就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和资源,为党员干部搭建创业创新创造的平台,真正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保障支持、精神支持,为担当干事者建功立业当好坚强后盾。

撑腰鼓劲,就是要善于包容“失策失误失败”。要干事,就会有风险,什么事都不干,就什么问题也不会出。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坚决贯彻好“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保护那些一心为公、敢闯敢干的干部,积极作为、勤勉尽责的干部,不畏艰难、勇于攻坚的干部,敢于碰硬、不怕惹事的干部,真正打消“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心态和不良风气,善于包容、真心激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干部,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展示出大胆试、大胆干、大胆闯的风采,在全市各级各领域各行业不断凝聚起,以有为而荣、以无为而耻的新风正气,为党员干部实现“四个铜川”宏伟目标,全面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把握本真 坚决贯彻三项机制

中共铜川市耀州区委书记  杨宏伟


不忘初心,回归本真,方能致远。对党员干部而言,初心和本真就是为党为民、勤勉尽责、善谋善为、敢于担当。省委出台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让“能者上、错者容、庸者下”,无疑让广大干部回归了干事创业的职业本真。制度贵在执行、重在落实,耀州区委深刻学习领会“三项机制”精神实质,结合耀州干部队伍现状,以担当的勇气和智慧,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制定出台了符合耀州实际的机制细则,进一步激发全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正让铁规生效、禁令生威。

坚决贯彻鼓励激励机制,让敢于担当者“吃得香”。落实鼓励激励机制,就是要让干部在思想上有劲头想干事、经济上有甜头肯干事、政治上有奔头会干事、机制上有想头去干事。结合省委鼓励激励办法,我们坚持“精神激励与相关奖励、心理关怀与物质帮扶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普遍关爱与重点帮助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完善考核体系,创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完善经常性谈心、走访慰问、评优评先、生活关爱、政治关怀等机制。尤其是对“真干事者”,要给待遇、给名分,形成让“为官尽责”者受青睐、得重用,让“为官不为”者不好混、难过关的良好导向。近年来,耀州区委在鼓励激励干部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方面,进行了多种渠道的有效探索和尝试。建立了“推动干部下基层、紧扣转型强本领、脱贫攻坚显才干、选拔使用重一线”机制,在乡镇换届中注重在脱贫攻坚、“访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八大产业核心区”、第一书记等急难险重任务和重要岗位上考察和识别干部,把带头作用好、实绩突出、敢于担当、群众口碑好的“实干型、担当型、创新型”干部,作为镇、街道班子重要人选,树立选人用人良好导向。换届提拔、重用的43名干部中,从各镇、街道等基层一线产生27名,占62.8%,其中8名第一书记、4名有村干部工作经历和4名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18名部门干部交流提拔到镇任职,14名领导干部被调整出镇领导班子,2名干部因年龄原因退出领导岗位,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激情。针对在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发展、脱贫攻坚、“访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推进“八大产业核心区”、重点项目等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并每年在全区范围内综合评定510名“五好党政干部”,优先提拔重用;针对农村干部,建立补贴全覆盖和逐年稳增、享受奖励性工资待遇机制;针对名医名院长、名师名校长、名民间艺人,建立特殊津贴制度;针对耀州好人,建立关爱帮扶、好人礼遇机制,通过一系列正向鼓励激励关爱机制,让干部讲干事,让市民当好人,耀州全城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在全区上下营造“个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进步组织关心”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全区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坚决贯彻容错纠错机制,让敢于担当者“无牵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耀州区委按照“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总要求,创新践行群众路线机制,持续深化“访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总揽、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锤炼干部作风的重要平台、推动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创新基层党建的特色品牌;创新城乡开发建设机制,积极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全区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政府财政投入压力,对存量国有资产进行捆绑整合,把“死”资产变活,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城市建设;创新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先后与80余家大集团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有效破解了转型发展面临的项目资金人才瓶颈等等,这些正是耀州在改革创新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省委出台“容错纠错”机制,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从制度层面在坚持法律、纪律底限不动摇的情况下,给干部松绑,只要程序合法,为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群众利益,而不是为了谋取私利,对干部从政策上给予“容错”;为思想解放、冲在前面、敢闯敢试的改革者、创新者、干事者的错误“宽心”和“兜底”,是对改革创新最大的支持,是给在改革发展中有想法、想干事、敢干事的同志 “松了手脚、撑了腰杆、涨了士气”。结合中央“三个区分开来”精神和省市委“三项机制”要求,出台了符合耀州实际的“容错纠错”细则,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没顾虑、有舞台,会进一步使全区干部敢为人先,推出更多创新改革的“耀州模式”。容错机制不能包容所有的错误,不能把容错机制当作“尚方宝剑”,“容错”要明晰容错具体内容和范围,精准甄别明知与故犯、失误与失职、为公与为私,容错不容贪、容错不容罪、容错不容偏;严格规范容错认定程序和步骤,公平公正、接受监督,切实为敢担当者担当、为敢负责者负责,不让被容错者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评先评优等方面受到负面牵涉,坚决惩治借“容错”来纵容包庇犯错,防止容错免责成为违法违纪、为官不为的“保护伞”,从而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卸下包袱、甩开膀子大干,让他们以全新的活力,走出一条好路、干出一番新的事业。

坚决贯彻能上能下机制,让敢于担当者“有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让有为者有位、不为者失位,“上”“下”有机互补,必将成为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转折点,改变目前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能力不足“不善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问题,形成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的鲜明导向。结合耀州实际,贯彻能上能下机制,要畅通“上”的途径:坚持德才兼优用人原则,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领导班子研判制度,注重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脱贫攻坚、“访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活动、八大产业核心区、第一书记等急难险重任务和重要岗位上考察和识别干部,按照政治品德过硬、精神状态饱满、工作实绩突出、勤政廉洁兼备、干部群众公认的标准,优先提拔重用,做到“凡提必审”“凡提必核”“凡提必听”“凡提必查”,切实将敢于担当、善作善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上来。要明确“下”的标准:充分吸收近年来开展“慵懒散”整治、制度建设执行情况整顿等形成的实践成果,细化干部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扶贫绩效考核、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工作不力和党的建设工作不力等方面“下”的情形、依据、程序等内容,对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进取意识不强,无过但也无功的干部进行调整;对那些履职不力、工作滞后,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进行调整,让不适应、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真正明确划出干部“下”的红线,列出“负面清单”,严格“下”的程序,让“下”者“下”的心服口服、明明白白。要疏通“下”的渠道:健全研判、考核、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健全干部日常考核制度、完善领导班子综合研判机制,构建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和任内调整、问责追究、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调整、改任非领导职务、辞职辞退罢免、无法正常履职调整、违法违纪免职等更为通畅 “下” 的渠道。此外,对“下”的干部不能以“下”了之,要建立跟踪动态管理制度,真正以“下”之有力促进“上”之有为,对进行“下”调整后的领导干部,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因工作需要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提拔任职,真正让干部“能上能下”、“能下能上”。

“三项机制”在耀州的落地生根,必将提升耀州干部的精气神,锻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为建设现代化的生态耀州、健康耀州、文明耀州、幸福耀州,谱写转型跨越、追赶超越的新篇章做实保障。

 

              三项机制扎根基层成为

      干部干事“动力之源

中共铜川市耀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毋花婷


为推动“三项机制”落地生根,铜川市耀州区结合干部队伍现状,制定出台了“三项机制”实施细则,让“三项机制”成为推动工作的“加速器”、干事创业的“动力之源”,树立了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为建设“四个耀州”谱写转型跨越、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制度保障。

鼓励激励是基础。耀州区在鼓励激励方面,注重突出考核导向作用和重奖重罚原则。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加大了县域经济、扶贫绩效考核等结果加分分值权重;县域经济考核单项指标进位的重奖,退位的重罚、核减经费;扶贫绩效考核优秀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达15万;对区级重点项目推进中考核排名靠前的最高奖5万元,并对重点项目企业业主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等等。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注重选用在“八大产业核心区”、“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等工作中成绩特别突出、敢于担当、群众口碑好的干部。乡镇换届提拔重用的43名干部中,从各镇办等基层一线产生27名,其中8名第一书记、4名有村干部工作经历和4名有大学生村官经历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营造了“个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进步组织关心”的良好氛围。同时,针对农村干部,建立补贴全覆盖、享受奖励性工资待遇机制;针对名医名院长、名师名校长、名民间艺人,建立特殊津贴制度;针对耀州好人,建立关爱帮扶、好人礼遇机制,通过一系列正向鼓励激励机制,耀州干部讲干事,市民当好人,全城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容错纠错是保障。容错纠错机制为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容错机制不能包容所有的错误,要谨防“两极错误”,不能把容错机制当作“尚方宝剑”。按照“事前防范、动态监督、保护挽救”原则,建立合理容错机制、纠错改正机制和澄清保护机制,通过警示提醒、诫勉督导、责令纠错、定期约谈、诫勉谈话、严查诬告陷害、消除负面影响等措施,在事前、事中、事后最大程度保护挽救干部,为“敢为者”开辟“绿色通道”,抛开顾虑,干出实绩,引导广大干部在推动工作落实中主动化解矛盾、勇于承担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迎难而上,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先后对2名因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村干部进行了警示训诫责令纠错谈话,使其认识到新形式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促其改正错误,打消顾虑、放下思想包袱,鼓励其发挥自己思路宽、脑子活、敢闯敢试的优势,带领群众共奔小康。

能上能下是导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了上而上、下而下,根本目的还是以“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共同撬动“干”的活力。坚持把解决领导干部能下问题,建立健全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调整退出机制作为重点,今年干部选拔任用中,将机构改革期间免职的干部重新启用,最大限度发挥干部自身优势,18名部门干部交流提拔到镇任职,14名领导干部被调整出镇领导班子,4名干部因身体、年龄原因退出领导岗位,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并通过制定公务员日常考核办法,建立日常考核机制等措施,畅通“下”的渠道,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耀州区制定出台的“三项机制”实施细则,对“真干事者”,给待遇、给名分,对“下”的干部建立跟踪动态管理制度,催生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原动力,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今年三季度生产总值完成59.8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36亿元,增长7.7%;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2亿元,增长8.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56亿元。解放社区党支部、马咀村党支部等4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受到省市区委表彰,涌现出了李文强、胡海鹰、吕强等一批群众普遍认可的先进典型,真正让干部赢得了尊重、体现了价值,让群众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


 

              适应新常态   践行新机制

大力培植王益追赶超越发展的力量之源

     中共铜川市王益区委书记  刘西林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制度机制管长远、管全局。这次省委制定出台“三项机制”,顺应时势,固本培元,高瞻远瞩,是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实际行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之举,对于全省党员干部适应新常态、提振精气神、打赢新决战,愿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成事,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王益区委书记,要高度负责担当,带头学习贯彻,带头推动落实,切实让“三项机制”成为王益追赶超越发展的领航图、风向标、源动力,加快推动富裕、宜居、绿色、人文、平安新王益建设。

    、适应新常态、践行新机制,就是要学深为基、吃透精神,以新机制领航新发展。学习给人信心、学习给人力量、学习给人气质。干任何工作都要把学习摆在第一位,提升认识,统一思想,掌握方法。践行省委“三项机制”,也要从学习入手,将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安排全区上下开展学习讨论、专题辅导、专栏解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三项机制”的制定背景,深领会“让能者上、对错者容、使庸者下”的核心要义,深度把握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解决的重点问题,切实强化落实“三项机制”的责任和使命,真正让“三项机制”在干部头脑中立起来、行动中用起来。特别要把学习省委“三项机制”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三项机制”是省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激发干部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性的制度安排,从中进一步明晰省委对未来发展重点的方向性指引,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新机制、自觉领航新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适应新常态、践行新机制,就是要把握关键、建强队伍,以新机制树立新导向。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践行新机制,关键在用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落实省委“三项机制”,要把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关键之举,真正选好干部、用好干部、管好干部,把那些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把那些敢干敢闯、一心为公而出现失误的干部包容起来,把那些投机取巧、虚于应付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去,为全面推进“五个王益”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把握三个核心一是对干事的要奖励、要重用。奖励干事的人,重用干事的人,是员工管理的普遍法则,是各层面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所在。要结合省委鼓励激励机制,立足王益实际,进一步完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加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力度,加强对扶贫、生态环境建设、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强化末尾追究,明确结果为王,并真正与干部的提拔使用密切挂钩,与干部评先树优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切实强化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舞、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的鲜明导向。二是对不作为的要问责、要调整。适者生存是生物法则。干多干少不一样,不作为必问责,才是干部管理的应有常态。干部不干事,更是对人民的极大犯罪。为此,在选好用好干部的同时,要畅通“下”的渠道,对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绝不姑息迁就、及时追责问责、坚决予以调整,让平庸者下、让失职者下、让不适者下,为干事创业干部腾开位子、敞开路子,永葆干部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对工作中有失误的该包容要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完美。要着眼推进工作,自觉树立容人的雅量,这也是对干事干部的最大保护和安慰。为此,要加快建立切合王益实际的容错纠错机制,严格把握政策界限,明确审查程序,在全区大力营造崇尚、尊重、鼓励、保护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真正为敢干的干部撑腰壮胆,促使干部消除顾虑、放下包袱,积极履职、担当作为。

    三、适应新常态、践行新机制,就是要围绕中心、干字为本,以新机制激发新动力。学习贯彻“三项机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干事创业上。近年来,王益区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全市都有了大幅提升,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城区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实现三年四进位,在铜川市目标责任考核中于201220142015年被评为优秀区县。成绩都是干出来的。要坚持实干为本,把工作业绩作为检验新机制是否落到实处的根本标准,作为重用干部的根本尺度,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坚定信心、把握底线、放开手脚、冲在一线,以攻城拔寨的胆气,以改革创新的勇气,以创先争优的锐气,以清正廉明的风气,投入全部心思和精力,推动王益经济社会深度转型发展,为加快“五个王益”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要突出在项目一线检验新机制,引导督促广大干部积极探索运用“PPP”模式等项目建设方面的新方法、新思路,落实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收费目录清单“三项清单”制度,全力以赴抓落地、抓进度,助推红旗地下商城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重点项目按序时推进,力争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0个,完成投资30亿元,建成投产20个以上。要突出在转型一线检验新机制,引导广大干部善于开创新局面,全力推动黄堡、王家河两个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建材等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陶瓷、新能源、新材料等接续产业,推动黄堡工业园区向以耀瓷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综合产业园迈进,着力把王家河工业园区打造成西北知名的清洁能源、新材料、新科技产业基地;紧盯消费趋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新业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着力推进耀瓷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孟姜女故里”“山水王家河”“民俗义兴村”“红色军台岭”等特色旅游品牌,千方百计聚集人气、留住人群、扩大消费;加快5个省、市、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小而精、小而强的城郊型特色农业,提升农业、富裕农民要突出在民生一线检验新机制,督促广大干部把巩固整体脱贫成果作为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落实好精准脱贫的各项政策举措,健全完善包抓挂钩、政策扶助、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持续给力抓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在坚持抓、抓坚持中巩固,在反复抓、抓反复中提升,巩固提升创国卫成果,为人民群众营造干净靓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实现十三年免费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满足群众对公共服务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要突出在环境建设一线检验新机制,引导倒逼广大干部进一步提升重视程度,持续上硬手、出重拳,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全力打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攻坚战和“绿色王益战役”,多措并举抓好水污染治理,保持王益环保工作领先好势头,着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良好人居环境要突出在党的建设一线检验新机制,引导广大干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动力和抓手,严格落实定清单、亮承诺、季度评、年终考、选先进“五联动”抓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深化以“四位一体”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过硬,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在全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推进“三项机制”关键在于落地生根

王益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杨东升


省委制定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实际行动。王益区结合区域实际,着力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担当不足、能力不足问题,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制度,真正把“三项机制”变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建设“五个王益”提供坚强保障。

鼓励激励,为干事创业者撑腰落实鼓励激励机制,就是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干部以“干”字为本,敢于创新担当,积极作为。王益区的鼓励激励实施办法(试行)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三大板块,扎实落实“三受三得”。一是评优评先,让领先者受表彰、得褒奖。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统一标准,严格程序,对年终考核、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和重大招商引资工作中争先进位并取得显著成效镇街道和区级部门大力表彰,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二是考核奖励,让优秀者受尊重、得实惠。将干部工作成效与物质奖励相挂钩,在经济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主要依据,对连续三年优秀的领导班子给予奖励;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争先进位、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推进有力的部门单位给予奖励,使干得多、干得好的干部切实得到实惠,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选拔重用,让干事者受提拔、得重用。积极转变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优先提拔使用优秀人才,注重平时考核,强化末位追究,明确结果为王,用好用活考核“指挥棒”作用,把真正能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干部提拔上来,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在今年换届工作中,评优选强,客观公正,让广大干部看到希望,增强信心。

容错纠错,给改革创新者松绑容错纠错是省市廉政制度的创新之举,使挺纪在前与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两者达到有机统一,使广大干部在改革创业时敢闯敢干,不再畏首畏尾。王益区采取四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一是细化分解认定程序。结合王益区干部队伍实际,对容错情形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对认定程序进一步规范。二是建立配套制度。制定《王益区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帮教工作办法(试行)》,对受到党政纪处分人员开展谈心谈话、教育培训和帮困解难,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转变观念,认识错误,以积极的姿态回归组织,投入工作。三是建立纪律审查保护制度,对在处置突发事件或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中,因主动揽责涉险、积极担当作为,出现一定失误或非议行为的干部,主动保护,科学处置,让他们放下包袱,消除顾虑,积极作为。四是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容错机制虽然针对的是领导干部,但是容错机制启动后,除法律规定需保密的以外,需公开容错机制的运行过程,把容错机制中具体的主体、行为、满足容错免责条件的情况、涉及到的相关条款都进行公开,让容错免责在大众监督下进行。

能上能下,让为官不为者让位适者生存是生物法则。有为者有位,不为者让位,才是干部管理应有的常态组织部门要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解决干部干事创业压力不够的问题,让不作为、不适应的干部受惩戒、让位子。王益区推进区管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畅通“下”的渠道,重点解决能“下”的问题。实施办法打破了之前的干部任免“老规矩”,在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难题上开出了一副猛药,提出了六个方面能下的情形,分别采取调离岗位、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六种方式,解决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只上不下的情况。二是突出注重实际操作性。综合运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扶贫绩效考核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维稳综治、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不力的责任认定结果进行调整。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抓住认定情形、调整程序、重新任职等关键问题,严格程序,规范各个环节。同时,对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查、严肃纪律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保障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

推进“三项机制”,关键在于落地。组织部门作为贯彻落实“三项机制”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必须主动担责,积极探索,进一步拓展和细化配套措施,总结提炼“三项机制”典型案例,使省委“三项机制”在王益真正落地生根。


        落实“三项机制” 推动区域发展

     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书记 赵富祥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始终把制度治党作为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习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近年来,省委针对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干部教育监督管理,以及反“四风”、正党风、转作风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机制,都体现了严字当头、从严从实、一严到底的全面从严治党新内涵新要求。这次出台的“三项机制”,鼓励激励是前提,容错纠错是保障,能上能下是关键,三者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相辅相成,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聚焦于给足动力、激发活力、夯实压力、凝聚合力,更多地体现了严中有爱、宽严相济、刚柔并重的理念和导向,是我省党建制度改革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鼓励激励  给足动力

当前,在新常态下,一些干部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少数干部明显不适应,出现了廉而不为、严而慢为、懒政怠政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让干部始终保持工作热情和激情,仅靠思想教育远远不够,必要的、正向的褒奖和鼓励不可或缺。省委出台鼓励激励机制,在原有奖励激励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条款、丰富内容、加大力度,提高含金量和激励性,就是要给干部干事创业注入强劲动力,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精神上受鼓励、物质上得奖励、政治上有提升;就是要通过树标杆、给实惠、给位子等措施,让干部的精神抖擞起来、动能释放出来、干劲迸发出来,形成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想干事,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干事;人人都干事,我们的事就会越干越好。只有把鼓励激励机制用好用充分,才能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和工作劲头,从而更好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容错纠错  激发活力

    对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来说,允许失败、宽容失误是最大的支持。小平同志曾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就是说,要容许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出错、纠错、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推动发展。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愈加激烈,面对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干部提振信心、大胆探索,勇于担当;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给干事创业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省委出台容错纠错机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容错纠错关键是“容”,就是要为改革创新者加油助力,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勇于担当者壮胆撑腰,引导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为实心干事者吃下“定心丸”,让他们不气馁、不懈怠、不心寒,更加认真负责地履行职责使命。只有真正为担当者担当,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干部活力,从而形成人心思进、百舸争流、敢闯敢试的干事创业环境。

能上能下夯实压力

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短腿”问题。从现行的干部体制来看,对干部“下”、如何“下”,没有一个完全的、系统的、制度化的规定,一些干部占着领导岗位,却不履职尽责,更有甚者,整天抱着“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等观念混日子,严重贻误了党的事业发展,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省委出台“能上能下”机制,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平庸者下、失职者下、不适应者下的鲜明导向,着力破解“下”的问题,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能上能下核心在“下”,就是要让那些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干事劲头不足、推动工作不力,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下”,让那些在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不适应、不善为、不敢为的干部“下”,让那些在紧急情况下、急难险重工作中“掉链子”“当逃兵”的干部“下”,通过“下”使我们的干部产生危机感、紧迫感、敬畏感,把工作和事业放在心上。只有让“下”成为常态,才能让争先创优成为常态,从而更好地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狠抓落实  凝聚合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当前,受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影响,县域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面对资源环境制约压力日趋凸显,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民生建设任务繁重等问题和差距,我们能不能把握新形势、解决新矛盾、战胜新挑战?能不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能不能把习总书记“五个扎实”要求落到实处、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的关键,取决于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引领力和战斗力,取决于整个干部队伍内在的动力、活力和压力。“三项机制”的出台,为各级各类干部谋发展促发展规划了“动力源”、吃下了“定心丸”、装上了“增压阀”,必将对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只要我们把“三项机制”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不折不扣落实省委要求,就一定能让“三项机制”落地生根、释放势能,从而凝聚起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追赶超越的强大合力!

 

  推进“三项机制”落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印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会理 


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归根到底就是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组织部门作为“三项机制”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要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力不足“不会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打造一支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过硬队伍,为印台“转型发展,追赶突破”提供强大动力。 

   鼓励激励催动力,让“吃苦者吃香”。鼓励激励机制是解决“不想为”的辩证良方。落实好鼓励激励机制,应念好“三字诀”。一是“培”。将脱贫攻坚、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生态建设、安全生产、维稳综治等重点工作领域作为干部实践锻炼的平台,让更多狮子型、实干型干部脱颖而出。二是“考”。按照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机制,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完善年度目标任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公务员日常考核“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实事、察实干、评实绩、看实效,考出干部的劲头和精气神。三是“树”。积极培树先进典型,让勇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认可、得到掌声,营造珍惜荣誉、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容错纠错激活力,让“有为者敢为”。容错纠错机制是解决“不敢为”的动力保障。划好“容”与“不容”的界限,关键是做到“三容一醒”。一是为担当者容。看出发点、看方法、看成效、看原因、看法规,认真分析甄别干部在推进各项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助其增胆量、添信心。二是为创新者容。对在急难险重、攻坚克难中敢于“吃螃蟹”的干部,赋予必要的“试错权”,只要没有触碰红线,就不要打板子、扣帽子、装袋子,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为实干者容。对真干事、真发展的干部,因干事创业得罪人、被举报的,及时核查,澄清事实、还其清白,让干部放下包袱,打消顾虑,轻装上阵。对发展有失误、工作有瑕疵的干部,及时督促提醒、函询、诫勉,防止少数干部借干事创新之名,行违法违纪之事。 
    能上能下增压力,让“不为者出局”。能上能下机制是解决“不愿为”的有效办法。能者上、庸者下,事关用人导向的源头工程,必须畅通优进劣退“双管道”。一方面,让“上”的清清楚楚。重德才、重公论、重实绩,不唯票、不唯分、不唯年龄、不唯GDP,及时把优秀干部选任到最合适的岗位上。让每一个“上”的人,都经过“晾晒”,既看政绩,又看群众反响,决不能让有“湿气”的干部蒙混过关。另一方面,让“下”的明明白白。聚焦解决干部“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履职不力工作平庸、不适应担当现职”等问题,既要划好“下”的硬杠杠,又要严格按照“下”的方式、依据、情形和程序进行调整,确保庸者“下”的明明白白,“下”的心服口服,“下”的稳稳当当。对“下”的干部也不能“打入冷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努力方向、赋之以新的机会。组织部门作为承担推进能上能下具体责任的部门,更要擦亮“一双慧眼”,拉下“一张黑脸”,挺起“一副铁肩”,强化责任、细化措施、狠抓落实,以推进能上能下的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面落实“三项机制”凝聚转型发展合力

    宜君县委书记   刘冲


省委出台的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和“五个扎实”要求、实现“追赶超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实践,也是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宜君作为国定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将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直面问题、细化措施,在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深化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全面落实省委“三项机制”,为推动经济社会提速转型发展凝心聚力。

     一、以鼓励激励机制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一是政治提升激决心。坚持看能力、看实绩、看口碑、看德行的干部选用原则,因岗选人、因事择人,对政治品德高、工作能力强、纪律作风严的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优秀干部,优先选拔使用,形成重实绩、重实干的正确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和调动干部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坚定干部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决心。二是科学考核保用心。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脱贫攻坚绩效考核为基础,坚持统筹考虑、突出地域特色和区分部门职能的原则,设置共性、个性、特色和民意指标,并具体量化到班子、细化到干部,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考核机制,明确职责、压实担子、倒逼干事;同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评优树模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利有名有位,凝聚推动发展正能量。三是沟通交流促齐心。坚持开门办公,县委书记、县长办公室门牌实名制,电话向社会公示,每年与乡镇、部门正职谈心谈话4次以上,县级班子成员带头,常态化与干部谈心交流思想,主动约见来访干部群众,及时释疑解惑、咬耳扯袖,汇聚团结干事合力。四是精神鼓励树信心。以创先争优为抓手,锻造有精神、在状态的干部队伍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对工作优秀、成绩突出、作风优良、群众满意的集体和个人加大褒奖宣传力度,通过典型引领,激发荣誉感,营造争当模范、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以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敢想敢干。严格遵守容错纠错五项工作原则,既不纵容包庇违纪违规、踩红线干部,又能宽容无意过失,为担当者担当,打消干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心理顾虑,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干部在新常态下有新作为。一是容错情形判定要“准”。坚持“三个区分开来”,以省委容错纠错《办法》列举的十一项容错情形为依据,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甄别、准确研判,在保护改革创新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的同时,不越线、不触底,不让违法违纪者钻空子。二是审核认定程序要“严”。严格“容错纠错”申请、核实、认定、公示和报备等流程,符合申请的事项要具体杜绝空泛,多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核实,实行“一票否决”的反复审核后认定、公示、报备,自觉接受监督。三是信息公开要“实”。“容错纠错”申报人有关资料要在第一时间摆出来、亮明白,用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材料举证,公示具体可查的信息,切实让“容错纠错”在阳光下运行,公平公正对待每名干部。四是社会监督要“广”。充分发挥媒体、社会、群众等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作用,建好线上线下沟通渠道,积极推动参与者发现问题、提供策略、督促工作、监督成效,进一步消除改革探索者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顾虑,营造宽松、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大环境。
    三、以能上能下机制使有为者有位。一是盯问题传压力。针对干部“穿新鞋走老路”“不作为不干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问题,采取提醒、函询、诫勉等组织措施教育引导干部从严从实、从细从小抓整改,有效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使干部做人干事不走弯路、不跑偏。二是定标准树导向。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纲,严格好干部标准,让干部清醒认识到自己的路由自己而定,真正将实绩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主要依据,及时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进行换岗性、结构性、调整性交流,坚决让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者“下”;坚持知事择人、用人治事,立足岗位选干部,敢为事业用人才,协调好岗位和干部两个因素,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劣者汰的新常态。三是抓思想重引导。持续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上”时朝气蓬勃、不骄不躁,“下”时心悦诚服、心无芥蒂。注重引导“下”的干部正确认识“一下不能定终身”,鼓励和帮助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回归向上的轨道。同时,要让“上”的干部时刻保持有“下”的紧迫感,突出优进劣退,实现良性竞争,确保队伍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四是深研判细分析。坚持用“大数据”思维选用和管理干部,全面了解掌握干部八小时内外表现,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重视单位党组织推荐意见,广泛听取和征求人大、政协、纪检、审计及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等方面意见,不断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力,让干部尽快适应并积极融入新常态,让广大群众看到和感受到新常态、新机制带来的新变化。


       以“三项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新活力

                    宜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益利

 

省委“三项机制”,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具体执行者和推动者,我们要结合生态、富裕、和谐宜君建设的实际,用“三项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真知真懂,在深刻领会中达共识。“知”是“行”的基础,抓好“三项机制”的贯彻落实,要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三项机制”中,鼓励激励是目标、是动力,容错纠错是保障,能上能下是补充,三者互相衔接、相互配套,是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体系。鼓励激励机制的重点是促进能者上,容错纠错机制的目的是保障干事业,能上能下机制的根本是明底线。在具体工作中,利用“周三夜校”组织引导各级干部原原本本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采用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全员知识测试等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形成对贯彻落实“三项机制”的广泛共识,自觉以“三项机制”激发动力、推进工作。
    健全机制,在强化措施中抓落实。在出台了宜君县“三项机制”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县级领导包抓联系乡镇工作、重点项目建设、国投资金争取、扶贫开发、县域经济监测工作等一系列配套考核办法和操作细则,强化措施,细化任务,夯实责任,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在了实处。一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和选任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夯实考准评实干部的基础。明确干部鼓励激励具体标准、操作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加大对优秀单位、优秀个人的奖励和提拔使用力度,先后有38名同志根据有关规定获得提拔使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发展。二是细化“容”的考量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建立和细化容错纠错清单,准确区分失职与失误、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为私的界限。三是规范细化干部能上能下运行机制。围绕干部“下”的问题,明确具体标准,充分运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细化领导干部调整或问责情形,明确处理程序和操作流程,增强操作性,使领导干部下得心服口服、上得理直气壮、干得心情舒畅。
    真抓实干,在推动工作中促发展。“三项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干部活力,促进各项工作。一是坚持用“大数据”思维评价发现干部,突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这一重点,严守任用关口,规范干部提名、考察、选拔、任用等工作。结合县乡党委换届,加强对班子的综合研判,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干部,真正把那些敢抓敢管、担当有为、埋头苦干的干部用起来,把那些能力一般、有位无为的干部调整下来,充分发挥干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是以基层党建“百日提升行动”为抓手,通过健全完善党建责任落实机制,构建起清单化明责、项目化履责、制度化问责的党建责任落实链条,采取网格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常态化督查、公开化曝光等方式,每月对排名前2名及后2名的单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对2次排名垫底或2次出现同样问题的单位,对其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健全完善日常评价评议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实绩,注重民意,接受监督,综合运用“听、查、看、访”多种手段,考准评实干部,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聚集推动提速转型发展的正能量。
   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遵循,对于提振促进发展精气神,打赢脱贫攻坚战,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以锲而不舍、抓铁有痕的决心,让“三项机制”真正成为激发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催化剂”,成为推动“三个宜君”建设、实现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助推器”。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  邮编:727031 联系电话 09193580599 联系邮箱:tczzbdjzx@163.com 陕ICP备07009401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铜川党建"微信

陕公网安备 61020402000120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