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评选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09-12-26

    回顾我市人才工作,市委、市政府始终全面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政策,认真履行中央赋予“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并直接掌握联系和管理一批拔尖人才”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牢固树立“党管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才强市战略”思想观念,将培养、选拔各专业领域中出类拔萃,具有示范性、先导性、权威性的拔尖人才做为人才工作的重点,于1989年启动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以下简称市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特别是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召开以后,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更是强烈意识到高层次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给予拔尖人才评选工作更多关注和支持,经过不断创新,我市拔尖人才管理机制日趋完善,拔尖人才队伍迅速壮大,拔尖人才创新创业,社会效益集中凸显。

拔尖人才评选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1989年,市管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工作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和使用问题,指示组织人事部门多次对《铜川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进行修改,使其选拔的条件、程序更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协调服务机制更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福利待遇政策更有利于人才坚定服务铜川,贡献社会的信心。经过多次的修改完善,现行的《选拔管理办法》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评选机制好。打破所有条条框框,国有单位、民营企业,市属单位、中省驻铜单位,聘任的、兼职的,只要在铜川区域内工作或就业,具有一定创新能力,为铜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都可以申报参加评选。切实做到了四个不唯,即: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真正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二是创业机制好。加大了财政投入,市委、市政府在财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规定凡评为市管拔尖人才的,每人奖励1万元,仅2007年一次评选奖金市财政就拿出近百万元,这在全省10个地市中是最高的。同时,每年拿出20万元作为人才基金,专门资助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开展科研创新。鼓舞着广大人才决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为铜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三是环境机制好。建立有领导干部联系拔尖人才制度。坚持每年对市管拔尖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定期组织拔尖人才外出疗养;为市管拔尖人才举办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专题培训班;在铜川日报社、铜川电视台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市管拔尖人才科研创新、建设铜川的先进事迹和突出成绩,展现他们的高尚情操,扩大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和知名度;每年春节前,市上主要领导都要对市管拔尖人才进行专项慰问,并邀请市管拔尖人才召开迎春座谈(茶话)会,使他们在工作上得到更大支持,在社会上得到应有尊重。

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拔尖人才的评选,激发了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深造,提高科研水平;刻苦钻研,创新科技成果;勇于实践,积极创业,奉献社会的最大热情。20年,人才队伍、拔尖人才队伍不断持续壮大,有了长足的发展。

    经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人才总量由1989年的14806人增长到54200人,人才人口占有率从不足2%升至6.4%。人才队伍专业结构门类齐全。由原来的交通、水泥、铝冶炼、农业、卫生、教育、体育等14个行业扩展到现在煤炭、水泥、电力、陶瓷、冶炼、果业、蔬菜、教育、卫生、医药等二十多个专业门类,履盖了各行各业,基本适应了铜川提出的“5523”发展思路的所有产业的需要。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文化程度由1989年大专以上学历的3837人,增加到19930人,实现了较大跨越;中级职称由1989年的2300人,增加到5807人,提升了152%;高级职称由1989年的169人,增加到1110人,提升了556%;取得经理资格证书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达200余人;工人中取得高级技师职称的达242人;农民中取得果业技术证书的1301人、技术员证书的1000人、绿色证书的1200余人。各行各业中的拔尖人才不断涌现,首次评选全市仅评出5名,到2007年,经过自下而上,大大小小七次会议审议评比,优中选优,最终经市委常委会审定,确定了82名。截止目前,累计评选市管拔尖人才共253人次,市管拔尖人才队伍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积极推荐市管拔尖人才参加省级以上的评选,目前,我市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有12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0名,市管拔尖人才被纳入省农业专家服务团的专家13名,使我市初步呈现出了群星璀璨的喜人局面。

拔尖人才贡献社会成效凸显

    以市管拔尖人才为代表的高端人才群体,在各自的专业和学术领域努力探索,积极进取,充分发挥创造才能,为铜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统计,近三年市管拔尖人才共完成科研目标任务238项。其中,工业战线共完成科研技改项目73项,创造经济效益11亿元以上。水泥行业以市管拔尖人才、陕西秦岭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和立新、自动化信息部部长柯耀等同志为技术带头人,先后完成技术改造项目11 项,研发的《油井水泥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的生产》项目获国家行业评比二等奖,《水泥短烧工艺案列的开发》获省级行业评比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技术改造项目为企业增加利润3000万元以上。煤炭行业以现代化开采和安全开采为研究方向,原铜川矿务局副局长张文华、现任副局长黄河、总工程师刘启科等市管拔尖人才或自主完成或共同研究,共完成重点科研项目22项,其中,研究的《煤层自燃灭火预测及防灭火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的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高瓦斯油气共生易自燃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煤矿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2007年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经统计,2005年至2007年,仅该项成果的应用,累计新增产值92540万元,节支2440万元。机械制造行业的市管拔尖人才、陕西东风车桥传动系统股份公司总工陈建华同志,开发的系列后桥产品被国家发改委授予自主知名品牌,有效推动了我市新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有交通、电力、锅炉等行业的市管拔尖人才路学敏、王建超、杨贵兴、邵全林等,也分别在各自的领域刻苦钻研,为铜川的公路建设、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路学敏研究的《特长隧道低噪声抗滑水泥砼路面研究》、王建超研究的《90KA铝电解槽预焙化技术改造》、邵全林研发的“燃煤锅炉清洁燃烧装置”、杨贵兴研究的“户外柱上负荷开关跌落熔断器组合器”等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广泛的推广。

    农业战线的拔尖人才围绕“稳粮、优果、兴牧、增药”的发展思路,完成科研、试验、示范和新技术推广项目86项。果业方面,省管专家,市管拔尖人才肖宝祥同志,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以发展壮大铜川苹果产业为己任,不断培育新品种,大胆推广新技术,悉心培养苹果人才,为使苹果能发展为铜川的主导产业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市委、市政府表彰其取得的优异成绩,曾奖励其住房一套。全市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产发展战略以后,市管拔尖人才、宜君县核桃产业开发办主任陈金海同志潜心钻研,研发的“宜核一号”在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上获全国优质核桃产品金奖,受到核桃种植户的普遍认可,迅速得到推广,促进了核桃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宜君种植核桃面积已达34万亩。市管拔尖人才、市果业局副局长侯怀斌、市园艺站站长杨宝生等坚持先进技术的传授、推广和应用,培训果农3万余人次,切实推进了我市鲜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蔬菜方面,省农业服务团专家、市管拔尖人才、市蔬菜站站长杨文智同志坚持科技创新,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10多个(种、项),常年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菜农栽植技术,推广番茄、辣椒等新品蔬菜上万亩,被菜农们亲切地尊称为“蔬菜指导员”。另外,还有小麦专家王长春、农机专家侯忠锋、土肥专家宋新亚等市管拔尖人才选育的铜麦1-5号、研究开发的《日光温室机械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肉羊高效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农化新产品区域试验及推广》等项目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文教卫生战线拔尖人才在教书育人、治病救人、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省管专家、市管拔尖人才、铜川日报社社长黄卫平同志撰写的反映我市惠家沟党支部书记郭秀明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用生命搏击贫困》获中国新闻一等奖。市管拔尖人才、铜川日报社副总编卢尚玉撰写的反映我市印台区广阳镇武伍村王长春、王长明、王长新三兄弟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事迹的《党员三兄弟》获陕西省新闻一等奖。市管拔尖人才、市一中校长王建信、王斌、省管专家赵文忠等同志,除坚持用先进的理念教书育人,还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和带动年轻教学人员,使该校特级教师达5人,高级教师106人,省市教学能手13人,教学水平逐年提升,2009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达808人,增幅20%,高考各项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激发区县学校纷纷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培养自己的教学标兵,与其一争高低,涌现出了耀中党全明、邢明欣,宜君一中张怀林,王家河中学韩生荣等一批市管拔尖人才。医疗方面的市管拔尖人才潜心钻研业务,坚持中西医结合,积极服务患者,确保了我市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荣同志为耳鼻喉学科带头人,开展的喉癌喉部分切除术、耳源性并颅内并发症手术达省级先进水平,在我市非典型性肺炎防控上做出显著成绩;王建华同志成功开展的肺叶切除、食道癌根治食道胃主动脉分弓上吻合等手术在铜川达到领先水平;程西安同志主持开展了高血压病防治、经皮肺穿刺术等新业务和新技术,每年诊治患者3000余人;王有恒同志率先在我市开展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螺内酯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新疗法,抢救心、脑血管重危患者2000余例;支小卫同志自行研制的螺纹式多功能体外固定支架在临床上得到较好应用。铜川矿务局医院院长时晓光同志研究的《脑卒中规法化外科治疗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获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1等奖,创立的微创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式受到全国医学界同行认可,在省内同行率先开展立体定向治疗震颤麻痹术,年诊治危重病患者上千人,深受病人和患者的一致信赖。

    20年的市管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历史看似跨越世纪,实则刚刚迈出坚实的脚步。我们坚信,随着我市市管拔尖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必将促进铜川新一轮的发展,书写铜川明天更加美好的新篇章。(市委人才办)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  邮编:727031 联系电话 09193580599 联系邮箱:tczzbdjzx@163.com 陕ICP备07009401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铜川党建"微信

陕公网安备 61020402000120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