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源远同志驻村扶贫先进事迹材料
一个博士与他的香菇小镇
发布时间:2020-05-14

  巨源远,男,陕西省委2017年定向招录选调生,中国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2017年9月挂职铜川市耀州区副区长,2018年7月兼任庙湾镇党委副书记,以所学知识带领群众发展香菇产业,使一个昔日扶贫产业发展出现瓶颈的乡镇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全面调研、凝聚共识,推动香菇产业发展

  “扶贫产业如何发展?怎么干?”这是巨源远来到耀州区后一直思考的问题。位于朱鹮栖息地的庙湾镇如何持续发展,长期困绕着当地干部群众。他一到镇上,就扑下身子,走村入户,帮助老百姓寻找脱贫“法子”。通过调研,巨源远认为绿水青山是高品质香菇的基本保证,香菇种植契合庙湾镇发展实际。在与基层干部群众广泛交流的基础上,他提出适当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发展食用菌扶贫产业的想法。为此,他先后3次组织镇村干部赴陕西商洛、河南西峡和江苏东台等地考察学习,邀请各行业专家就庙湾产业发展实地指导,集中各方智慧优化确定“向外两端延伸,向内形成闭环,远期三产结合”的“香菇小镇”发展思路,形成广泛共识。

  有效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针对产业发展要求高、协调推进难度大的情况,巨源远提出在香菇扶贫产业链上组建党支部的想法,由他担任书记,吸收镇党委、村委、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党员,通过党支部联席会议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私有经济部门、社会组织协同推进,形成产业发展合力。面对香菇种植大棚项目工期紧、建设任务重、群众期盼热切的情况,他连续42天坚持在支部、村组和项目一线开展工作,确保全镇5个香菇基地421座大棚如期高质量建成。他积极联系市、区部门和平安集团、陕西信合等金融机构,协调解决“香菇小镇”核心区各项困难,引导龙头企业按计划建设菌种培养、香菇深加工现代农业车间,2019年底顺利建成年产1000万菌棒的自动化生产线。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他多方筹集防疫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协调处理原出口韩国20万菌棒订单问题,联系河南等地技术人员有序返耀,适时复产复工,有效降低疫情影响。

发挥特长、多方联系,引导香菇生产不断升级

  为提升庙湾镇香菇的品质和竞争力,巨源远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主动联系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智力和物质支持,他经常利用节假日自己开车前往杨凌等地,从菌种选择到发菌控制、从大棚管理到摧蕾摘菇,逐环节寻求对策。针对群众反映新技术不易掌握的问题,他邀请7位专家到田间地头“上门服务”,组织乡里“能人”成立食用菌技术协会,架起群众与教授间的桥梁。少经费,他主动向上级争取工作经费支持;缺设备,他积极联系气象、农业部门和爱心企业开展捐助活动,为52个实验棚加装了自动监测器材。通过17项工艺改良和实验,香菇菌棒制造成功率超过99%、能源消耗降低75%、单产提升10%,灵芝、猴头菇等特色食用菌技术也逐步成熟,柳林基地被评为“市级科普示范基地”。

提质增效、扶贫扶志,确保扶贫产业持续优化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巨源远通过创新“党支部+技术协会+示范基地+贫困户”模式,把群众邀请进大棚、拉练到车间一线,通过实战先后培训贫困户770人次。实行党员和技术人员“双帮扶、双负责”,将贫困户产业技能掌握、应用情况与“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扶智”活动相结合,持续动员激励、跟踪培养。贫困户许建华有种植香菇的经验,但之前的失败和车祸让他一蹶不振。巨源远听说后,主动找他谈心,安排技术员跟踪指导,帮助其重振信心。2019年许建华年收入超过3万元,还带动4户贫困户一起在蔡河基地种菇务工。“包上十个大棚”成了这个“六星户”的新目标。目前,庙湾镇已经有140多个贫困户在5个香菇基地稳定就业,成了名符其实的“产业农民”。

  “香菇小镇”扶贫产业示范引领,带动周边照金、石柱等5个乡镇形成“苹果树枝制作菌棒、废旧菌棒生产肥料、有机肥料滋养果园”产业循环,扶贫产业生态链开始形成。2019年“香菇小镇”产值超过1800万元,400多万斤香菇及酱料等深加工产品远销江苏、广东等省,进入陕西省扶贫电商平台。通过入股分红、土地租金、劳务打工、“借棒还菇”、承包经营、原材料供应等6个渠道,903户贫困户平均年增收2300余元。革命老区贫困群众牢固镶入香菇产业链的同时,也为扶贫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  邮编:727031 联系电话 09193580599 联系邮箱:tczzbdjzx@163.com 陕ICP备07009401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铜川党建"微信

陕公网安备 61020402000120号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