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赋能乡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26

近年来,耀州区因地制宜,围绕“一镇一业”发展格局,通过建强组织链、培育人才链、优化产业链、打造创新链、畅通合作链,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截至2023年底,耀州区117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5万元,50万元以上村占比40%,百万村占比20.5%。

产业联抓,打造同心共富新标杆

暮春时节,村民马春艳一大早便走进了耀州区孙塬镇孝雷村草莓大棚,田埂上鲜红饱满的草莓长势喜人,枝叶间点缀着朵朵白色小花,散发出阵阵清甜的果香。孝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闫军告诉记者,孝雷村的大棚草莓因品质好、产量高,近年来深受市场青睐。

过去几十年,在家乡土地上种草莓这件事,马春艳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些年,村里靠种植草莓有了名气。像我们这些闲不下来的人,能就近找点活儿干真是太好了,我一个月在这里干活能挣2400元。”4月16日,正在草莓棚中忙碌的马春艳说。

发展草莓产业后,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村里的年轻人也陆续返乡,投身家乡这片热土。“个人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回馈家乡才更有意义。”2016年4月份,被选为村民代表的侯大强带着自己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回到了村上。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劝说村民留置土地、成立公司发展产业……回到家乡,侯大强一头便扎进了农业这片“蓝海”。

蒸蒸日上的产业还吸引了来自浙江的种植大户汪世腾,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活力。孝雷村现建有设施大棚草莓基地160亩,已成为全区自主发展面积最大的草莓基地。2022年孝雷村集体参与项目选址、品种选择、蟠桃栽植等全过程,建成集标准化与观赏性于一体的100亩蟠桃示范园。

不断发展壮大的孝雷村产业,正是耀州区推动组织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合作链有机衔接以及融合发展的缩影。得益于耀州区“五链联建”制度,石柱镇铁龙村也实现了蜕变。时间推回到2016年以前,铁龙村还属于贫困村序列。铁龙村村民原先主要是种苹果、粮食,由于地处于旱塬,产量靠天,村民收入微薄。2018年,铁龙村引进了适合旱地种植的中药材苍术,采用“经济合作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

“我除了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外,还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打工,一年下来能赚3万块钱。”村民刘文辉说。人勤土生金,有志者事竟成。“村集体经济产生的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服务村级公益事业。村上有了活钱,为民办事就有了底气。”铁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纪善说,一条向土地要效益的求变之路,让村民享受到实惠、尝到了甜头。

资源联享,激发发展治理新动能

建一家社区工厂,富裕一方百姓,促进一方发展。在耀州区关庄镇关庄村陕西赛鸿鹄食品有限公司小饺子加工厂里,记者发现许多村民穿着工服、戴着口罩变成了职业工人。“我在社区工厂上班,每个月保底收入2000元以上,还方便照顾家里。”52岁的村民刘要存说。刘要存口中的社区工厂关庄村不只有一家,还有纸杯厂、箱包厂、面粉厂、核桃加工厂共计5家。

在小饺子加工厂的旁边就是另一家社区工厂——陕西向氏优美包装有限公司纸杯厂。“能回到家乡创业我倍感荣幸,好政策、好环境、好的帮助,使我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办好企业的决心、树立好品牌的责任心。”4月16日,该工厂负责人向林说。

向林2020年返乡创业,通过多地走访进行市场调研,创立陕西向氏优美包装有限公司,初衷就是为了生活向善向美。2021年向氏优美扩大生产经营,在关庄镇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租赁了厂房,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从起初的只为生活,到现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带领家乡人一起干事创业,向林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庄镇副镇长张煜告诉记者:“创办社区工厂,是以党建为引领,旨在实现当地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起来的‘双富’奋斗目标。通过集聚村庄、企业、社会组织等优质资源,为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基层治理实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春日里,行走在耀州区石柱镇克坊村,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太阳能通过光伏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照亮千家万户。“利用闲置的屋顶安装光伏发电,投资和建设不用村民掏一分钱,将来的发电收益不仅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还可以促进群众增收。”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杜晓鹏介绍。

作为全市推广整村光伏试点村,克坊村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建立起一个个“绿色电站”,资产归村集体所有,探索出了一条整村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让“屋顶经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盘活“三资”,做好集体经济“大文章”

“王法官,我们村有些家庭承包了机动地,既不签承包合同也不给承包费,村里想请你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法律知识。”石柱镇活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景峰在电话中向驻村法官王彦卉说道。随后,耀州区人民法院联合区司法局、区农业农村局,围绕前期化解的178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为活龙村200余名群众上了一堂普法教育课。

据了解,石柱镇政府在撤村并组工作中,将人数较多的原京兆村并入活龙村,由于原京兆村集体经济管理不规范,活龙村在进行“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时,一些突出问题便浮出了水面。其中,有的家庭承包了村里的机动地未签合同,有的多年不交承包费,有的在退耕还林中私自开垦种植,还有的长期侵占集体资产、资源,严重影响了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乡村要振兴,必须守牢村集体“钱袋子”。为打破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局,张景峰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契机,切实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

“咱们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做示范、带头干,我第一个将自家的机动地上交集体。”张景峰说。党员发挥示范作用,才能让群众看到方向。活龙村从党员干部以及身边的亲属入手,通过入户宣讲土地承包法、召开集体经济联合会等方式,发动村民补交机动地的土地承包费,依法依规收回了被侵占的集体机动地,在耀州区率先盘活了集体“三资”。

万事开头难。面对村民的不理解,张景峰并没有轻言放弃,他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其中,活龙村四组韩塬机动地在第二轮土地调整分配时,按人口均分给48户名下经营耕种。2022年,各户又与其他人签订10年合同,发包进行退林复耕。为防止村集体资源变相流失,经协调将清收追回机动地承包费,与现经营者补签2年经营合同,并依照资产管理纳入四组村集体机动地管理。

支部强,党员强,人心就齐了。“村集体经济变好了,可以修整道路、发展产业,走好乡村振兴路。”张景峰说。

(信息来源:铜川日报)

版权所有:中共铜川市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铜川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
地址: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  邮编:727031 联系电话 09193580599 联系邮箱:tczzbdjzx@163.com 陕ICP备07009401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铜川党建"微信

陕公网安备 61020402000120号

分享按钮